3月2日,第十一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上,孫茂芳被授予“當代雷鋒”榮譽稱號,成為繼郭明義、莊仕華之後第三位“當代雷鋒”。這再次說明,雷鋒從來不曾遠離。這個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產黨員,因為“雷鋒精神”而繼續活在當下,因為每年3月5日的“學雷鋒日”而活在我們身邊。
  當然,人們也不是沒有困惑。從一桶“地溝油”所映照的“道德血液”的缺失,再到一名倒地老人所引發的“扶還是不扶”的道德困惑。今天的中國社會,面臨著比雷鋒當年更為複雜的道德選題。“雷鋒叔叔沒戶口,三月來了四月走”。這類帶著調侃意味的說法,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如今人們對學雷鋒活動的自省。
  然而,這一切並不能否定雷鋒。相反,社會呼喚雷鋒繼續帶來正能量。事實上,我們也從未停止對雷鋒的推崇、對道德的追求——儘管冷漠個案時有發生,但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一樣,當下社會也涌現出不少“感動人物”,不少“道德模範”,不少“最美護士”、“最美的哥”……
  我們要做的,是與時俱進認識雷鋒精神、改變學雷鋒的方式。今天我們怎麼學雷鋒?不是要把他擺在神壇上,提升到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讓大眾仰望,而是要真正像他一樣,做一個助人為樂、利人向善的行動者。
  恰是行動,成就了雷鋒這個“普通一兵”。雷鋒精神之所以廣泛地植根於普通人民群眾心目中,就在於其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,可以說無處不在,而且是顯而易見,特別是一件件小事的組合體。“學雷鋒,見行動”,從這一句傳誦多年的簡單話語中,透出一個簡單的道理——雷鋒精神,不是寫在紙上、掛在嘴上、貼在牆上的,而是需要從細微處入手,需要從小的地方做起,更需要人們從實際行動上努力,才是對其最好的踐行和弘揚。
  其實,在我們身邊,很多人都這樣做了:公交車上,年輕人把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年人;路邊因迷路而啼哭的孩子,人們會成為他臨時的看護和嚮導;樓道里,有很多自覺打掃公共區域的鄰居……這些發生在身邊的小事,如果我們能經常做,堅持做,何嘗不是在學習雷鋒?
  對照中央剛發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“愛國、敬業、誠信、友善”,這些也正是雷鋒精神的內核。同樣,今天,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我們也要做一個積極的行動者。核心價值觀的實現,不是靠法律,不是靠警察,而是要靠我們每個人的自覺性,自覺性才是踐行的保障和基礎。唯有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在具體的行動中,才能夠變得真實且有力。而所謂的具體行動也就是每個人的一言一行。這樣的一言一行並非多麼偉大,而是具體的行為,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上約束自己的行為,努力向著核心價值觀靠攏,就能夠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傳遞。
  沒有哪一種生命比活在人們的心中更長久,沒有哪一種精神比存在於人們的行為中更不滅。雷鋒和雷鋒精神抵達了這個高度——一個行動者的高度,人人努力皆可到達的高度。
  (原標題:雷鋒,從來不曾遠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q66qqwmf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